“上帝在第五日创造了比蒙巨兽,它是陆地上最大的生物,每天吞食一千座山峰。”
这是但丁的《神曲》中对山中怪兽Behemoth的描述,也是《悲兮魔兽》名称的来源,本片是首部入围威尼斯主竞赛单元的亚洲纪录片,导演赵亮对照《神曲》中地狱、炼狱、天堂的篇章结构,用灰、红、蓝的纯色画面分割段落、打下情感基调:纯灰画面后是灰色旷野上的爆炸、褪色的横幅、伴着机器轰鸣小憩的工人;猩红的画面逐渐转向火星四射的冶炼厂、工人眼中映出滚热的岩浆;灰蓝色的天空向下则是空荡的城市,只有环卫工人踽踽独行。
在揭露环境问题背后产业链的同时,作者取材于“丑陋”,却将其塑造为独特的美学体验,网上也因此不乏对将其定性为纪录片的质疑。诚如,影片中对白很少,叙事者也仅作为串联场景的线索,片中只有少量诗意暧昧的语言、固定机位产生的影像、色彩和声音。在超越纪录片-电影的分野下,《悲兮魔兽》的美学语言让人联想到丑陋如何同样被政治包装,影片内容也指向政治-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浮现。为了展现“人”的视角,导演抓取了大量的脸部特写:他们被煤灰模糊的脸、缜密的汗珠、眼中的血丝还有呼吸器下平稳的起伏。他们的生活也被默然呈现:费力清洗煤灰、剥手上的老茧、抽出肺里的污水,在铁栅外“寻求政府帮助”,病榻,坟堆。
本片虽然以《神曲》为轴,却在很多地方用呼麦渲染神圣、神秘的气氛,暗示来自过去的声音,以及被工业化湮没的民族性:背着镜子的向导缅怀马背民族的记忆,点缀在如茵草场上的绵羊化为工厂前的石雕,坚守的牧民望向远方渐被蚕食的牧场,他们的孩子在草地上玩耍,却捏起一把黄沙。
影片中“人”的生活是房地产经济泡沫的表征,而《悲兮魔兽》跳脱出此类题材惯用的中产阶级叙述视角(如《老兽》),以第一第二产业的工人视角体现出他们在泡沫经济里的遭遇。本片也与”东北文艺复兴“传统的《寻狗启事》、《春潮》呼应,相似的符号体系(巨型烟囱、筒子楼、人的失声)下的内核同是泡沫经济折射出的资本社会欲望及其荒谬感。在其艺术风格下,《悲兮魔兽》让我们复归人的视角,看到冰冷数字外的另一面。